眼下正值青貯玉米收獲的季節。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貴德縣,青貯玉米收割的熱鬧場景隨處可見,一派喜獲豐收的景象。
走進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的田地里,伴隨機器隆隆的轟鳴聲,王屯村村委會副主任賈林駕駛著收割機正在田間忙碌作業?!俺眠@幾天天氣不錯,我們加緊收割,今年收成好得很!”賈林說。
王屯村所處的貴德縣位于黃河上游,素有“高原小江南”之稱,境內的黃河有著“天下黃河貴德清”的美譽。然而以前這里守著黃河卻用不上水。
“以前村里農田灌溉只能靠村邊的河流,很不方便?!贝妩h支部書記畢生龍介紹,2019年,拉西瓦灌溉工程解決了包括王屯村在內的87個行政村的灌溉問題?!袄魍吖喔裙こ套屬F德人民享受到了黃河水的哺育?!碑吷堈f。
10月8日,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,村民們在忙著收割玉米。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
王屯村平均海拔2200米,全村共有572戶2236人。2017年,村兩委換屆選舉時,提出要搞鄉村振興,必須要有能人。在貴德縣城做建筑生意的賈林當選成為村委會中的一員。
“我以前就是‘種田能手’,有信心帶領大家增收致富?!彼换氐酱謇锏诙?,就干起了老本行——種地。當時村里撂荒地多,賈林就想著能不能把地種起來?!拔以?00畝地上試種青貯玉米,第一年就賺了4萬元?!彪S后,賈林將自家的6畝地全都入股到村集體經濟。
畢生龍介紹,村里提出“組織領、黨員帶、產業旺”的模式,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,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?!按寮w經濟能分紅嗎?”“萬一賠本了怎么辦?”“市場前景到底好不好?”……很多村民不愿入股,持觀望態度的人多。
面對這樣的困境,村干部帶頭入股,村黨支部書記入股4畝、村婦聯主任入股6畝……村里召集村民召開動員會,還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。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村里有180戶村民陸續入股。到2021年底全村有500畝土地入股,2022年增加到800畝,2023年年初至今已有1200畝土地入股。
10月8日,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王屯村,村民們在忙著收割玉米。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
土地有了,到底種什么好?王屯村找到的答案是:種植青貯玉米?!耙驗橐坠芾?、周期短、效益高,還省去了脫粒、晾曬、儲存等勞動程序及人工成本,也有市場?!辟Z林說起農作物頭頭是道,“村里還種了一些青稞和糯玉米,我們也會倒茬種植燕麥、豌豆等,對提高產量很有幫助”。
其實,村里合作社種地并不是一帆風順的。2022年,賈林帶領村民試種了200畝貢菜,結果收成不好差點賠本?!柏暡耸抢錄鍪卟?,我們這里氣溫不夠低,幸好當時沒有大面積種植,不然后果不堪設想?!辟Z林說。
據統計,2022年,王屯村青貯玉米畝產4.5噸,銷往貴德縣和省內其他地區,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1.64萬元。如今,王屯村打造“以糧帶草、以草促牧、以牧聚肥、以肥返田”農牧業循環發展模式,村集體經濟“造血”功能全面激活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進一步加強黨支部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,以農牧融合、草畜聯動、產供銷一體的發展模式,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農業循環經濟發展,實現農牧業增產增效、群眾增收?!碑吷堈f。(記者央秀達珍)